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协同办公
首 页 走进我们 业务领域 媒体中心 政策法规 党群工作 公示公告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37403737
关注我们

扫一扫
关注银川市产业基金管理

咨询热线
0951-6981990

返回顶部
 
媒体中心
Media Center
媒体关注 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银川日报】培育发展生态经济 释放城市生态红利

——四论学习贯彻落实银川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精神

  发表时间:2020年08月19日  点击数:827 次
 

在刚刚结束的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上,审议并通过《关于培育发展生态经济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发挥引领作用的若干意见》,为我市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目标,并将助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持续释放出宝贵的生态红利。针对银川市的实际情况,培育发展生态经济可以形象地归纳为“变废为宝、点石成金、破茧成蝶、育新注能”,从不同维度诠释了生态经济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策略。

越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风险挑战,越需要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这是目前必须形成的共识。因此,培育发展生态经济就成为当前我市经济工作中重要的目标和途径,需要更加细化的行动。

 “变废为宝”是基于当前银川市实际情况的现实选择。作为能源和工业原材料的输出地,银川市积累了一定的工业基础。随之而来的,便是工业固废和其他副产品。如何“变废为宝”,延长工业副产品价值链条,从而减少对于环境资源的消耗,这是立竿见影培育生态经济的最好方式。包括工业余热、垃圾再利用、中水回用等,银川市已经作出了相关布局,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大量“挖干榨尽”的空间,需要进一步谋划布局,积极落实。

 “点石成金”是积极探索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红利的过程。通过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同发展,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扩大生态经济的覆盖面和持续性,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各地不断探索的命题。依托目前的生态资源存量,我们不仅要保护和发展,更要挖掘其中的“变现渠道”。包括银川市的湖泊湿地和城市水道,都有着巨大的生态经济基础,通过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双向互动,打造乡村旅游、现代化农业等,持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破茧成蝶”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环境消耗性大、资源掠夺性强、难以形成有效补偿机制、盈利与治理成本严重脱节的产业,一定要坚决淘汰。目前,银川市在淘汰相关企业之后,环境水平持续上升,依托于环境资源的产业也得以发展,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与此同时,通过对于现有产业的技术改造、模式升级,让传统产业不断散发新的活力,为城市提供新的发展动能。

 “育新注能”是培育生态经济持续发展动力的前提条件。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催生诸多新型业态,包括互联网数字经济在内的发展风口,为银川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联动效应之下,传统产业得到赋能,包括葡萄酒、枸杞等农业加工品,有了进一步品牌化、个性化、年轻化的可能。而在这一过程中,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也有了水涨船高的机会。此时,不断扩大这些“绿色产业”的比重,进一步引导市场要素向这些产业聚集靠拢,便可以持续推动生态经济的积累和升级。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新路径,培育发展生态经济,持续释放城市发展红利,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这需要我们坚定信心,明确方向,统一共识,勇于开拓,为破解和回答银川的发展命题,提供强有力的现实例证。

本报评论员

来源:银川日报

上一条: 【银川日报】统一思想 凝聚共识 着力打开培育发展生态经济突破...
下一条: 【银川日报】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OUR PARTNERS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政府网  |   宁夏人民政府网  |   银川市政府门户网  |   银川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金融网  |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   宁夏新闻网  |   中国财经报网  |   经济日报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企业邮箱 | 常见问题 |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192号亲水商务中心16楼 联系电话:6981990 邮编:750011
网站设计制作:银川天脉网络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银川市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4001729号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233号